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75巧设棋局探真意坦荡冰释慰深心 (第1/3页)
自那夜书房墨香暗涌、笔意悄然交融后,什锦花园内持续多日的坚冰似乎终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接连几日,吴灼都会在傍晚时分,亲自炖上一盏润肺的雪梨汤或是温润的杏仁茶,用那只甜白瓷碗盛了,端往砺锋堂。 每次她叩门而入,他大多正对着一卷新寻来的字帖或棋谱,见她来了,只淡淡颔首,目光在灯下显得比平日柔和些许。 那碗温热的汤饮,他总是会慢慢喝完。有时是就着讨论米芾的“臣书刷字”心无旁骛地喝下,有时是在点评她临摹的《兰亭序》摹本间隙随手端起。两人之间的交谈,也渐渐从最初的拘谨,变得自然起来。 他们谈王羲之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也论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吴道时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吴灼则心思灵慧,常有颖悟之言。有时为某个笔法见解不同,还会轻声争辩几句,最终往往以吴道时一句“尚需琢磨”作结,眼底却并无丝毫不悦。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琉璃窗格,在书房内投下斑驳的光影。吴道时命人摆上了那副墨玉围棋棋盘。 “今日天气好,手谈一局。”他执白,让她先行,语气平淡,却不容拒绝。 吴灼欣然应允。她近来棋艺自觉颇有进益,又值气氛融洽,便也存了几分争胜之心。 棋局初开,吴道时落子如常,大气开阔,带着惯有的压迫感。吴灼则谨慎应对,步步为营。然而下着下着,她渐渐发现,兄长的棋风似乎与往日不同,少了几分凌厉的杀伐,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迂回与引导。 她常常觉得自己捕捉到了战机,下一子便能占据优势,或是围出一片不小的实地。每当她落下自以为的“妙手”,抬头看向兄长时,却只见他神色不变,只淡淡瞥一眼棋盘,便随手应下一子。这一子往往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将她刚刚燃起的优势小火苗悄然压灭,将局势微妙地拉回一种紧绷的平衡。 如此反复数次。吴灼蹙眉深思,总觉得胜利就在眼前,指尖仿佛已触碰到,却又总是差之毫厘。她不甘心,愈发专注地计算,试图找出兄长布局的漏洞。 吴道时却始终气定神闲,偶尔端起手边的温茶呷一口,目光掠过她因专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轻蹙的眉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近乎愉悦的幽光。 就在吴灼又一次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拈起黑子,悬于棋盘之上,凝神思考最后一步落点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陈旻的声音在外响起:“处长,军务处急电,需您即刻处理。” 吴道时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显然不悦被打扰。他看了一眼仍在凝思的吴灼,又看了看棋盘,随即站起身。 “知道了。”他对门外应了一声,然后转向棋盘,似乎随意地拈起一枚白子,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并非吴灼正在思考的区域落下一子。 “你先想着,我去去就回。”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下了一步闲棋,便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书房。 吴灼的思绪被打断,有些懊恼,却又不得不收敛心神,重新审视棋盘。她先看了看兄长方才落子的位置,那一步棋似乎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偏离主战场,她一时看不出深意。 于是她又将注意力放回自己原本苦思冥想的那处关键,继续推演各种可能。然而,推演了半晌,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无论她如何计算,总觉得棋形隐隐有些怪异,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早在不知不觉中便已悄然收紧。 她猛地一惊,目光倏地转向兄长临走前落下的那枚“闲棋”! 这一看,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那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子,竟如同画龙点睛,又如同最后一把锁钥,瞬间将她之前所有自以为的优势布局全部串连起来,并彻底锁死!它完美地嵌入了一个她之前完全忽略的、极其隐蔽的缺陷之中。 整盘棋的局势,在她看到这一子的真正作用的瞬间,轰然明朗——她早已在数十手之前,便已陷入了兄长精心编织的罗网之中。之后的所谓“机会”,所谓“优势”,所谓“紧绷的平衡”,全是他刻意营造的假象!他一直在引导她,掌控着她的每一步情绪和判断,如同猫捉老鼠般,享受着看她苦苦挣扎、自以为接近胜利的过程。 而最后这一步“闲棋”,则是他离场前,随手写下的最终判决。这盘棋能下多久,她能“挣扎”到什么程度,完全由他掌控。 吴灼怔怔地望着棋盘,那枚看似随意落下的白子,如同点睛之笔,又似最终锁扣,将她先前所有自以为的攻势和优势彻底瓦解,显露出早已注定的败局。一股棋力悬殊带来的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