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辞秋 (第3/4页)
。 她其实比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初遇老了很多。 寒暄几句,张秋辞给我的信息远比仇峥的多,比如首先她告诉我付为筠——我的前合作伙伴兼校友兼室友兼炮友——回国了,似乎正在为即将在国内上映的新电影做宣传。我不太会接这个话头,客气地问:“先生想要我做什么?” “你在警惕我?”张秋辞皱了皱眉头,“我是一路看你长大的。看到你取得的那些成就,我为你高兴。” “啊,成就。”我想了想我那几年和付为筠喝高了以后撒着酒疯剪出来的牛鬼蛇神一般的电影,觉得十分好笑。“是您又抬举我了。” “听说你跟付为筠不再联络了?”她直截了当地问,“之前有个跟影视界相关的投资项目,我跟江恩有过一面之缘,他告诉我付为筠这样说。”说完,她揶揄地看我,“所以我就想来听听另一个当事人怎么反驳。” “……张先生倒是一如既往得八卦。” 她并不否认,“我好奇你,于是就来问你了。” “张先生倒是一如既往得好奇我。” “因为我工作匆忙,应酬频繁,生活寂寞。” “张先生可不像是会寂寞的人。” “这也要被你挑破?”张秋辞眨了眨眼睛,换了个说法,不容逃避地说:“因为我曾以为你和付为筠会长久些。” “结果没想到我和付为筠反而只混了三个月。” 张秋辞不以为然地抿了一口茶,“你说的是你们混在一起的时间。我说的是你们在一起的时间。” “我怎么不知道我跟付为筠在一起过?” “王飖,我教过你什么?”她淡淡地看着我,忽然就又有了那种长辈的派头,显得有些不宽容。我是说,有些严格。 我知错就改,从善如流,背挺直,杯子放回桌上,手放在腿上,“十五,没有用处的是否认和自证。” 这类句子就像是某种开关,我摁下按钮,于是很多旧时场景在我脑海中掠过。第一次走进张秋辞家时,她在玄关为我准备了一双温暖柔软的棉拖鞋,但是走到客厅时她又叫人拿了一双木屐和一身浴袍给我。我不太会穿那种衣服,她就一边为我整理腰身,一边递给我一瓶可乐,问是不是小孩都爱喝这个。 她养了一只萨摩耶,叫豆豆,在我换衣服的时候一直卖萌,在我腿边来回蹭着、嗅着,她就叫豆豆安静一点,要有礼貌,又转过头,叫我不要紧张,就当作在自己家一样。我直说我紧张是因为在我家里我从没有穿成这样过。她笑了笑,当然了,你母亲在别国长大,不怎么熟悉这些东西。我当时其实很感激她把重点变成文化差异的适应不能,因为我的重点是我其实没有试着取悦女人过。 张秋辞收回了刚才那副神情,“你倒是还记得。” 我重新翘起二郎腿,快速狗腿地点头,“金玉良言我总是记得。” “你在我面前倒是想得开,要是在仇峥面前也这样就好了。” 我歪了歪头,“您都知道了?” “我不知道,他也没有告诉我。我是诈你的。” 靠。 我继续作狗腿状,拍马屁道:“张先生明察秋毫。” “但是我的确觉得你是在自怨自艾。”她话锋一转,“年轻人总是这样,自怨自艾,然后各自闭着眼睛屈服在各自的命运里。但是我以为你比大多数人要更聪明过。你曾敢于一直睁着眼看着别人,看着我,又有什么不敢看着自己的呢?” 这次我没有立刻接话——长辈们教训你的不是时,你最好显得深思熟虑以后再说反思,这样看上去会更加诚恳。可还不等我的表演结束,张秋辞就打断了我,“我对你的归属毫无兴趣,只想成全你的选择。” 这次我是真诚地感到困惑,“所以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您这样做。” 张秋辞也歪着头看我,“可能因为我手上的小狗和大狗实在很多?已经排不上你了。” 我沉痛地点头,“是我色衰,而您爱弛了。” “还因为我认为你值得,而我也曾像你一样过,我知道那样做的结果。”她冰凉的手再一次抚摸起我的脸,又把一枚U盘放在茶几上,“去见一面付为筠吧,想做什么就去做。你当年……该早一点告诉我你母亲是谁的。”她想了想,露出一个与年龄不符的、有些俏皮的表情,看向我,又好像不是在看我,“那样我就可以早一点把你接过来,养在身边了。” 我似懂非懂地接过那枚U盘,犹豫片刻,摇头,“可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她莞尔,“也对,这倒是我囿于旧念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